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三)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
如何预防学术不端行为?
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 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 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期待在学术方面学术不端 行为越来越少,我也会在科研方面绝对的约束自己,不做弄虚作 假之事,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存在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存在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未全面培养相关诚信意识;论文评判标准不正确;论文评判人员自身素养不能保证;法不责众;后果对社会影响小导致大众不重视该问题等都是造成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频发的原因。 因此,要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很有必要。 然而,报告中显示, 7.61% 被访者认为不应该严厉打击学术造假问题。 在是否应该将学术造假、学术不端问题列入刑法范围这个问题上, 88.83% 被访者认为应该将这些行为列入刑法范围, 11.17% 则认为不应该。
学术不端缘何屡禁不止?
学术不端缘何屡禁不止? 在当前这种以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数量为评价指标的排名竞争环境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作为最容易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主体,即使发现科研人员存在违反学术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多少报以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 相当多的科研不端行为,只有在经媒体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后,才对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