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是怎么回事?
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现在也还发生着,但是像目前的中国这样如此泛滥,以至于严重到快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 其表现形式不仅在人数众多、发生频繁,机构多样,而且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到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学术不端行文界定标准是什么?
20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文界定》行业标准(CY/T 174-2019),规定于2019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该标准对论文作者的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界定,对审稿专家和编辑者的违背学术道德、干扰评审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规定、盗用稿件内容、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分类。.
上半年国内外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有哪些?
上周小编已为大家总结了上半年国内外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现在一起回顾下半年引起业界震动的大新(chou)闻。 曝丑闻能力,学术圈和娱乐圈一较高低一争高下。 进入2019年以来,风起云涌的学术界很忙,竞争很激烈,有些人硕果累累,有些人尝到科研的甜头,有些人吃了苦头,被外界频频揭发各种学术不端事件。 有全文抄袭、有套改抄袭、有部分抄袭、有伪注、伪造文献、有一稿多投…… 8月,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在新闻办公室网站上发布声明称,两名肯塔基大学教授和一名科研人员因在几篇发表的论文中犯有重大科研不端行为而将被开除。
2019年“学术不端”第一枪是什么?
今年年初,“翟博士”一句“不知道什么是知网”的无心之言,却迅速激起热心网友的“好奇心”,感慨于这个时代网络这把双刃剑所拥有巨大力量,很快“翟博士”引以为豪的学术成就就被“好奇的”网友们翻了个底朝天,自此打响了2019年学术不端的“第一枪”。 而这一枪不仅打掉了假博士的学霸人设,使“学术不端”进入了大众视野,也开启了今年“学术不端”的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