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方晴子遭学术不端指控 具体是什么情况?
在2月中旬,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自然》方面分别就小保方晴子所遭受的学术不端指控开展了相关调查行动。 3月5日,RIKEN向外界公布了更多关于STAP细胞制备过程的详细情况, 并表示小保方研究中的其他实验方法将会发表在《自然》期刊的“实验方法交流” (Protocol Exchange)网页上。
小保方晴子在研究中存在捏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吗?
2014年4月1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布完整调查报告, 宣布小保方晴子在研究中存在捏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共同作者虽无学术不端行为,但由于未能发挥把关作用也“责任重大”。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不得不再介绍一个人——小保方晴子的导师:当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笹井芳树。
小保方晴子为什么要撤回论文?
紧接着,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明显重复使用了两张其博士学位论文上的图片,当时该图片是用于表示该细胞原本就处于胚胎状态的,而非STAP之后变为胚胎状态。 这引发了一系列要求《自然》撤回该文章的呼吁,最具破坏性的呼吁来自于该文章其中一位共同作者:山梨大学的克隆专家若山照彦,他表示对该文章已经失去信心。
小保方晴子公开实验结果是什么?
12月19日早上当地时间10:30分 (北京时间9:30),理化学研究所公开实验结果,小保方晴子没有出席记者会,但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小保方晴子 (Obokata Haruko)和同事发现,将从新生小鼠身上分离的细胞暴露在弱酸性的环境中,能够使细胞恢复到未分化状态,并使其具备分化成任何细胞类型的潜能。 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 (STAP)。 2014年1月29日,小保方团队将两篇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上——是的,两篇Nature,同一天内。 论文一发表就引起学界极大震动,一方面带来一片惊叹声,另一方面也引起部分人的怀疑。